新中式“药食同源”,蕴藏哪些新商机?
发布时间:2022/9/19 9:41:19 点击数:1263

新冠疫情后,国民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信任度明显提高。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一度走红,使得中式养生逐渐成为国民应对健康问题的热门对策。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药食同源”的文化传统。欧睿数据显示,传统滋补类保健品是除了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之外的保健品第二大市场。2021年,传统滋补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1.7亿元,占到了保健品总体市场份额的34.1%。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86.4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919094306.jpg

资料来源:Euromonitor 2021


中国是中草药生产大国,但中国的中草药远远没有开发出其该有的经济和食疗价值。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40亿人使用天然药物,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购买天然药物,全球植物药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Value Market Research的一项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价值4.5万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9.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0.5%。


随着“药食同源”滋补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各大食品企业、保健食品品牌纷纷入局,药食同源相关法规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微信图片_20220919094457.jpg

01 痛点即机遇,药食同源蕴藏哪些新商机?


“药食同源”不断发展,随着法规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原料被纳入到名录之中,行业玩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有人说,每一个痛点背后都是一次机会。那么,“药食同源”其中又蕴藏着哪些商机?


俗话说“良药苦口”,这句话可能是深深根植在中国人基因中的传统观念的体现。购买中草药熬制的汤药、膏方是所熟悉的养生方式。然而,当年轻的消费者强势闯入传统滋补领域,追求口感好、味道好的“酷盖”们,开始对“苦口良药”百般嫌弃。甚至很多人因为传统草药糟糕的口感将其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传统滋补因其原料、配方过多,方式过于复杂,长久以来在普及过程中受到阻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原料和配方?用什么手法处理原料?炮制的过程中用量多少?这些都是横亘在传统滋补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试想一下,虽然大家对传统滋补有着充分的信任,但糟糕的口感和复杂的服用过程,已经成为消费者与传统滋补养生方式之间的唯二阻碍。所幸,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开始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与越来越重视养生的消费者一起,催生了新中式“药食同源”养生。


02 新中式药食同源,新在哪里?


针对“药食同源”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痛点,行业玩家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努力来诠释新中式的“药食同源”新在哪里。


瓶饮、袋饮、粉剂、压片糖果、软糖、果冻、茶饮……即使原料相同、配方相同,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各个品牌和企业致力于调和不同的口感,一改传统汤剂、膏方“苦口”的固有印象,为消费者提供美味口感的良好体验。例如,百合股份推出了一种夹心软糖,以软糖形态为基础,添加草本植物提取物,又在夹心中添加果汁和爆浆,进一步丰富了口感,满足年轻人轻养生的需求。


相对于传统汤剂、膏方的现制化特点,预制包装的“药食同源”产品有着科学定量、方便携带、易于分享等优势。“药食同源”产品的创新包装不仅仅只是包装形式、材质的改变,表象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对于人群、场景、需求、痛点的洞察。比如,洞察到年轻人在家庭、办公场景没时间、不会做、怕苦等痛点,想要快速、方便甚至美味地解决养生的需求,百合股份推出了液体形态的“药食同源”产品,可提供10ml-45ml不同规格的软袋包装直饮饮品,根据原料配方的不同,采用不同规格包装,便携定量,直撕直饮,大大优化了消费者的养生体验。


“药食同源”在中国的发展由来已久,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走红”,“药食同源”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相信今后也会蓬勃发展。

声明:本文来源“胡公堂大健康饮料研究”,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